你瞥了一眼時鐘。它向前滴答一秒。六十個這樣的秒數組成一分鐘,但為什麼?為什麼不是一百?或者十?我們已經送人到月球,但仍然用一個根植於數千年前數學的系統來計算時間。事實證明,那個滴答滴答的聲音,是古老數學的運動。

關鍵要點:我們之所以有一分鐘60秒,是因為古巴比倫人使用了以60為底的數學,這影響了今天時間的劃分方式。

巴比倫人奠定了基礎

巴比倫人生活在超過四千年前的今天的伊拉克。他們沒有像我們大多數人那樣使用十進制,而是使用六十進制。為什麼?沒有人確切知道,但可能是為了讓分數更容易。六十可以被2、3、4、5和6整除,沒有剩餘。

這使得將事物分成部分變得非常方便,尤其是在沒有計算器的時代。這個數系進入天文學、曆法,最終影響了時間的計算方式。

為什麼六十進制其實很實用

我們習慣了十進制,這是我們的手指所帶來的。但六十進制在某些方面也很實用。需要將某物分成六份?十進制會產生奇怪的小數。六十進制則能得到乾淨的結果。

因此,當早期天文學家測量太陽、月亮和星星的運動時,六十進制的數學更適合他們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劃分影響了我們計算小時、分鐘和秒的方式。

時鐘的數字是如何來的

將一個小時分成60分鐘,再分成60秒的想法,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。古希臘人後來補充了這個系統。他們在繪製天象時使用了巴比倫數學。公元二世紀的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六十進制。他用度、分、秒來描述角度。這最終滲透到我們的時間表示中。

後來,機械時鐘延續了這個系統。當人們在中世紀開始製作時鐘時,他們沿用了已有的劃分。沒有人想重新發明輪子。

其他文化也嘗試過不同的方法

巴比倫人並不是唯一計時的人,但他們留下了最大的影響。其他系統也出現過:

  • 古埃及人用日晷將白天分成12部分
  • 中國的時鐘曾用100個分割來衡量一天
  • 法國革命者嘗試用十進制時間制,將一小時分成100分鐘
  • 一些伊斯蘭時鐘使用以月亮為基礎的時間系統
  • 原住民文化根據自然事件來計時,而非數字

大多數都沒有持續下去。巴比倫式的計時方法在跨國界、尤其是在導航、天文和貿易中更為實用。

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改用更簡單的系統

你可能覺得每分鐘100秒會更容易,這可能是真的。但現在改變會引發混亂。從GPS到醫療設備再到電力網,所有系統都依賴現有的系統。

我們還有原子鐘,能非常精確地定義一秒:即一個銫原子振盪一定次數所需的時間。這個定義是基於現行系統,仍然使用每分鐘60秒的標準。

一秒到底測量的是什麼

一秒不僅僅是分鐘的一小部分。它是物理學中一個真正、可測量的單位。自1967年起,科學家將其定義為基於原子共振,而非地球自轉。也就是說,即使地球變慢,一秒仍然保持穩定。

然而,分鐘的60秒來自歷史,而非自然。自然並沒有要求這樣。是人類創造了它,並一直沿用至今。

古老數學的奇特力量

下次有人說一分鐘感覺很長時,記住:它有60秒,是因為四千年前的一些人喜歡數字60。這個數字傳遍天象圖、希臘科學,並進入了最早的時鐘齒輪中。

即使今天,擁有衛星和納秒時間戳,我們仍然向巴比倫數學致敬。這一切都因為60在沙子和星空下更容易操作。